为了探索红树林区污损动物的附着季节和群落发展规律,于1999年12月至2001年1月在广西英罗港红树林保护区进行污损动物挂板实验.试板悬挂在向海林带紧靠外缘的潮间带光滩上,下层离滩面10 cm,上层离滩面110 cm,分为月板、季板和年板;每类试板重复4块.同时调查周边1~17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上污损动物群落,每龄选取5株,测定与底层试板挂放高度相当的0~20 cm树层上污损动物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结果在桐花树和试板上共发现27种污损动物,优势种为潮间藤壶(Balanus.littoralis)、白条地藤壶(Euraphiawithersi)、黑荞麦蛤(Xenostrobus atratus)和团聚牡蛎(Ostrea glomerata).全年3~12月有污损动物附着,春秋季各有1个附着高峰.附着盛期为10月和11月.潮间藤壶的附着期为3~12月,白条地藤壶的为9~12月.附着密度以秋季板最大,达25 493个/米2;生物量以春季最大,达2 921.13 g/m2.年板的最大密度和生物量达15 063个/米2和8 663.26 g/m2.桐花树底层多年污损动物群落主要优势种从潮间藤壶到白条地藤壶到黑荞麦蛤变化,密度和生物量在2年后减少并在较低水平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