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村干部职业化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基于村干部主位视角

村干部职业化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基于村干部主位视角

扫码查看
乡村治理目标变更、资源下乡,及规范下乡导致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变,进而引发村干部工作方式的改变;同时,资源下乡本身构成职业化的经济基础,由此催生村干部职业化现象.村干部职业化的显功能在于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增强了治理规范性,但是也导致村干部流动性增大和干群关系悬浮等潜功能.村干部职业化的治理影响与乡村社会的资源承接能力紧密相关.因此乡村治理现代化应采取动员乡村社会力量和激发村民主体性等方式,强化乡村社会的资源承接能力,以实现自上而下的财政资源与 自下而上的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林辉煌、刘鑫月

展开 >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华南农村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邮编:510641

资源下乡 乡村治理 村干部职业化 资源承接能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CKS068

2024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72
ISSN:1673-8179
年,卷(期):2024.46(1)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