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所倡导的尊重多元、积极调适和动态相对共存,从思维理念层面来说,事实上是对个人视野的拓展和格局的提升,但对于组织管理者而言则更强调思维运行的转变和思想理念的与时俱进.对领导者而言,想要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就需认识并适应非线性化事物运行轨迹,更应擅长识别事物间的发散关系,继而主动强化自我非线性思维培养,并立足非线性思维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但非线性思维管理中常常存在将非线性思维对"无中心"过程的重视异化为管理中的"漫无目的"、将非线性思维对"非平面"结果的认可异化为管理中的"全盘接受"、将非线性思维对"立体化"模式的变革异化为管理中的"朝令夕改"、将非线性思维对"无边缘"路径的支持异化为管理中的"随心所欲"等误区,极易引发责任推诿、要求降低、管控乏力和忽略规矩等风险.为此,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下领导者正确运用非线性思维,应通过挖掘过程的"不确定"因素以提高结果的确定性,优化结果的"非平面"特点以提升治理成效的正向性,强化路径的"立体化"状态以拓展行动空间的创新性,改进模式的"无边缘"特征以助力组织运行过程的动态性,从而保持积极、蓬勃、自信的态势对多元要素间矛盾、冲突进行治理,保持对事物多元性的理性认知,最终实现协调共存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