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社会科学
广西社会科学

梁培林

月刊

1004-6917

gxshkx@163.com

0771-5852864 5840280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思贤路绿塘里1号

广西社会科学/Journal Guangx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要有政治、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宋才发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既对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统部署,又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宣言.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重大要义,而且要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内容,即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大方向,深刻认识到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的中心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一招",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开辟了广阔前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保障体现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强国

    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化之问"的根本解答

    贺汉魂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习近平的"现代化之问"中,"为谁实现现代化"是立场之问,"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是形态之问,"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是途径之问.现代化的价值立场决定了现代化的基本形态与根本路径的选择.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理念.从价值目标看,人民至上就是人民幸福至上,人民幸福应落实为增进民生福祉.增进民生福祉的价值立场决定现代化应是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主发展和合作共赢的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化之问"的根本解答.更充分增进民生福祉,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民生福祉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之问"共同富裕人民至上全面深化改革

    场域理论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平正义价值观探赜

    廖小明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学场域理论提供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平正义价值观意涵与表达的思路和方法.核心层场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平正义价值观的在场,表现在公平正义价值观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和价值型构的核心层场域中真实存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呈现公平正义的主体依据和力量优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呈现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和制度优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呈现公平正义的全面发展优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显示公平正义的和谐和持续优势;"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呈现公平正义的和平发展价值优势.在非核心层场域下,中国式现代化在初期探索中努力型构公平正义价值观,在理论建构中注重涵育公平正义价值观,在历史承接中坚持公平正义价值观,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则坚守公平正义价值观的主导.

    场域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公平正义价值观制度优势价值优势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的历史方位

    王耀海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根基,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基础,同时需要在民族场域中具体呈现,从而产生民族性.在中华民族场域中实现的人权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背景,必然产生巨大的世界价值.这几个方位同体融合,使之产生稳固的东方本位.经由西方人权观的他体确证,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获得稳固而独特的历史方位,成为重要的东方人权观.

    人权保障理论方位制度方位民族方位世界方位东方人权观

    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在构成与价值意蕴

    史晶璐成守勇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青年理论的赓续发展,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本色,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丰盈的人生阅历,以及对世界变局的科学研判与国内形势的深刻分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围绕青年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和科学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为何担当""担当什么"以及"怎样担当"的重大时代课题.具体而言,"为何担当"是新时代青年担当的深层动因,"担当什么"是新时代青年担当的价值旨归,"怎样担当"是新时代青年担当的实践指引.习近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青年建功立业的行动指南,可为实现民族复兴凝聚青春力量.

    青年教育青年担当精神新时代好青年青年工作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鲜明特质与实践意义

    曹顺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聚焦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任务,围绕劳动、劳动者、劳动精神等相关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中国传统劳动教育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实践是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论述体系的整体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问题观照的时代性和理论品格的实践性构成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鲜明特质.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有利于促进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强国建设提供高水平人才队伍保障,激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风貌.

    劳动教育劳动精神文化渊源理论特质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

    中国与东盟国家减贫合作效能评价及策略优化研究

    王志章魏月寒
    5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东盟紧密合作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样本,促进了东盟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和平发展和减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然而,东盟部分国家的贫困问题仍然严重,减贫任重道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是中国式方案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减贫合作中的根本指向和内在机理.以"五通"为维度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数据挖掘比较系统地评价中国—东盟十年来的减贫合作,发现"五通"方面主要取得以下成效:一是保持政策沟通顺畅,减贫合作目标导向明确;二是设施联通加快推进,包容性发展成效显著;三是提升贸易畅通水平,益贫性市场建设惠及更多普通群众;四是拓宽资金融通内涵,金融服务能力增强;五是创新民心相通形式,多边合作民意基础更牢.虽然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成效显著,但也面临域内外诸多不利因素和挑战,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层面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合作障碍.据此,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坚定航向,借助减贫惠民生扩大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完善机制,确保中国—东盟减贫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市场,推动经济的共同繁荣;培养人才,提升中国与东盟民心相通高度.

    "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成效评价包容性发展金融服务

    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研究

    李红兵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取得了系列合作经验,但也存在合作办学主体意识不强、合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加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应从价值认同机制、主体协同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产教融合机制等维度统筹谋划与整体设计,实现多点联动与系统响应,从而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价值认同共同治理合作机制

    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合作成效、挑战与对策

    程美秀陈秧分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RCEP是全球涉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对于深化区域成员国经济贸易合作、提升成员国供应链韧性有重要作用.实施以来,中国各地各部门积极展开相关实施工作部署,政策红利初步释放,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的贸易关系更为紧密,优势农产品出口取得较快增长,RCEP其他成员国日益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重要来源地,贸易投资一体化进程显著.但仍存在农业企业开拓RCEP市场意愿较弱、贸易配套设施有待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阻碍较大等现实挑战,水果等部分优势农产品出口受到明显冲击.加入RCEP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充分应对高开放水平下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必须调动各方主体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强宣传培训支持提升企业信心,强化信息支撑和部门合作联动,加强成员国间交流磋商,助推中国农产品更好地走进RCEP其他成员国.

    RCEP农产品贸易贸易投资一体化农业企业合作成效

    中式博物典范:本草

    彭兆荣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医药代名词的"本草",包含着博物学知识和学科原理,同时兼具西方博物学的内容和中式博物学的特色,还蕴含着丰富的治疗和养生的特点,可以说是中式博物智慧的化身."本草"作为一个对自然界物质的总体性表述,反映出中国博物学的分类体制,具有中式自我逻辑、自我认知、自我表述原理.某种意义上说,博物学中不同的分类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反观不同文明类型的重要依据.我国传统的本草分类不仅在中医药领域奠定了中式博物学的认知体性,也为守护人类的生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本草学可谓中式博物之典范.当今世界面临着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即所谓生态—生物—生命之"三生危机",博物学作为研究"三生"的整体性学科,在应对"三生危机"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草中医药博物学分类生态生物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