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掌握2017-2022年北京市昌平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流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2年昌平区流腮报告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及接种信息,利用Stata 16.0软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季节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2年昌平区报告流腮1 0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35/10万.4~9月季节指数>100.00%,5月和9月的C值分别为142.89%和140.66%,分别为C值2个高点.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发病地区,第一类为高发区域,由回龙观镇组成;第二类为次高发区域,由城北街道办事处、沙河镇和北七家镇组成;第三类为低发区域,由天北街道办事处、东小口镇、小汤山镇、延寿镇、龙泽园和史各庄街道办事处组成;其他镇街组成第四类中发区域.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0∶1,男、女性发病率分别为8.75/10万和7.88/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0,P=0.088).发病年龄集中在3~<6岁,有399例(占37.12%).幼托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累计报告867例(占80.65%).临床症状以腮腺肿大和疼痛为主,其次为发热、头痛.病例中有接种史者816例(占75.91%),疫苗接种剂次越多,发生腮腺肿大的部位越少(β=-0.289 4),出现发热(β=-0.285 7)和头痛(β=-0.503 1)的可能性越低.结论 昌平区流腮发病率较低,但季节性和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学校学生、托幼机构儿童仍是流腮防控重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