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甘肃酒泉肃州区博物馆藏“大夏长印”考释
甘肃酒泉肃州区博物馆藏“大夏长印”考释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藏有一枚“大夏长印”,是研究墓主人生前所任官职和社会地位的直接证据.文章对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三奇堡村八组葸家崖墓葬时代的判断,应该从东汉晚期至魏晋初期,进一步下延至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时期,大夏郡县的政治归属尽管频繁变化,但从“大夏长印”的出土地点来看,只可能与建国河西的前凉和西凉关系相对密切.相比男性墓主人生前担任前凉大夏县长、死后返葬于故乡的推测,认为他生活在西凉时期(400-421)有更多史料的支持,似乎更合理.西凉建立初期,李暠以“招怀东夏”为目的,在敦煌周边设置大夏郡.405年,西凉迁都酒泉,包括大夏在内的侨置郡县从敦煌移至酒泉.根据史料记载,西凉有始臧令、张掖令,据此判断大夏郡下可能侨置大夏县.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葸家崖墓葬出土的“大夏长印”正好能说明,担任大夏长的男性墓主人生前活动在西凉都城酒泉并死后葬于此.同时,该印的发现,为我们研究西凉时期河西走廊西部地方郡县设置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首先,丰富西凉侨置郡县体制的内容,补充了西凉的县长官职.其次,大致确定西凉迁都酒泉后,大夏侨县位置所在.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金玉
展开 >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关键词:
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
葸家崖墓葬
“大夏长印”
十六国时期
西凉王国
基金:
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度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
出版年:
2020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宁夏师范学院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影响因子:
0.138
ISSN:
1674-1331
年,卷(期):
2020.
41
(8)
参考文献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