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审美的可规定性与人性塑造

审美的可规定性与人性塑造

Regulation of Aesthetic and Molding of Human Nature

扫码查看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不仅揭示了审美教育的游戏冲动综合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特点,而且揭开了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可规定性"的自由状态,从而可以重新塑造人性,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和人性完整的人.这种"可规定性"状态,在中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中被描述为一种通过"心斋""坐忘""凝神观照"而达到的"虚静"的审美自由状态,成为中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教育和文艺创作的最佳境界.借鉴当代西方哲学和美学的现象学观点来看,这种"可规定性"和"虚静"的审美自由状态,也就是一种现象学还原,悬置了一切现实的利害冲突,在审美直觉之中"面向事实本身",从而达到"本质直观",使得世界和人性都回到本真状态,从而能够塑造出本真的人性和全面发展的人.

张玉能、张弓

展开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1620

审美教育 塑造人性 可规定性 虚静 本质直观

本文写作受到华东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

17HZK033

2021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HSSCD
影响因子:0.363
ISSN:1671-394X
年,卷(期):2021.20(2)
  • 2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