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赤水玄珠》辨治痹证的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赤水玄珠》辨治痹证的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赤水玄珠》中辨治痹证的遣方用药特点及内在机制,为临床以痹证为代表的风湿免疫疾病的中医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赤水玄珠》中辨治痹证的临证医案,提取出相关方剂,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药物频次、组方规律等,获得核心药物组合。对核心药物组合进行靶点挖掘、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探讨核心药物组合治疗痹证的作用机制。结果:(1)共纳入《赤水玄珠》中辨治痹证方药81个,涉及中药127味。综合药物频次、组方规律及聚类分析确定黄芪、当归、白芍、人参、防风为治疗痹证的核心药物组合。(2)治疗痹证的药物活性成分包括儿茶素、异欧前胡素、β-谷甾醇、豆甾醇和山柰酚等,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模型显示,度值较高的靶点基因包括IL-1β、PPARG、AKT1、IL-6以及TNF等。(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通路。结论:从《赤水玄珠》中分析并总结出孙氏辨治痹证的核心药物组合,其治疗痹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以及多通路发挥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损伤和改善骨破坏等作用。

彭记棚、袁雪梅、宋云云、黄春霞、李丹、马武开、姚血明

展开 >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 550003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用药规律 生物信息学 孙一奎 痹证 类风湿关节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国家中医药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贵州省民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贵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与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培育项目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青苗课题

82160869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006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黔中医药函[2021]124号贵中医TD合字[2022]004号GZEYK-Y[2022]32号

2024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ISSN:
年,卷(期):2024.46(2)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