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调地抑或调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包的效率与公平探究

调地抑或调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包的效率与公平探究

扫码查看
农民集体作为一个中介组织,在我国一系列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一轮土地延包工作中,深入探究农民集体基于市场、国家与社会三种不同资源配置手段的功能,分别选择调利顺延、调地均分和调利不调地三种不同土地延包方式的作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利顺延的市场式分配方式通过维持资产的专用性、增加交易的确定性和减少交易的频繁性来降低土地延包的交易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但是也带来了 一系列公平问题以及市场机制失灵导致利益补偿存在虚置的风险;立足制度性公平正义原则的调地均分的国家式土地延包方式,让农户享有农地最基本保障性功能的同时,阻碍了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有效放活,不利于农地经营的可持续性发展;在D村的土地延包试点中,形成了一种以协调利益分配而非改变土地承包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资源分配模式,其一方面考虑了少数特殊农户的需求,确保在集体经济组织中每个成员的权益得到公正对待;另一方面,保持了大部分农户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同时增加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灵活性,不仅有效促进土地延包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巧妙地协调了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

洪名勇、陈绍宥

展开 >

贵州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贵阳 550002

新一轮土地延包 调利顺延 调地均分 调利不调地 效率与公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72163003

2024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6
ISSN:1002-6924
年,卷(期):202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