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以石刻文物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以石刻文物为例

扫码查看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具有承载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和维系民族精神的多重价值.乡村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关乎人类文明的进程、历史记忆的留存与民族精神的延续,关涉乡村文化的繁荣、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不可移动文物,散落于广袤乡村的石刻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但受限于环境、保护意识、责任主体及经费,其保护与利用面临诸多挑战.基于区域整体史理论,从"人的历史"与"活的"文物观出发,可以从利用遥感技术、采用数字化保护、强化理论研究、增强法治意识等多个方面,实现石刻文物的合理保护与活化利用.未来,亟需在全社会形成共同保护文物的共识,持续推动乡村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使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焕发生机与活力.

李梦蝶、李银艳

展开 >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81

乡村文物 石刻文物 保护 利用 乡村振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22BMZ061

2024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6
ISSN:1002-6924
年,卷(期):2024.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