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主体性"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人学阐释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主体性"概念的马克思主义人学阐释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就要求进一步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这一本质特征。就其内在逻辑而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两个结合"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学理念与中华文明相互形塑的产物。这一相互形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中华文明"文化主体性"概念内涵重新诠释的过程。因此,要深刻理解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质特征的"文化主体性"的深刻内涵,有必要诉诸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据此,我们发现这一新的"文化主体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主体性、以文化自觉为基础的包容主体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互主体性的高度统一。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石德金、康雅倩
展开 >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广东 广州 510275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人学
以人民为中心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出版年:
2024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46
ISSN:
1002-6924
年,卷(期):
2024.
41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