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视域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提供了城乡要素流动研究的新视野.在继承其揭示资本逻辑、权力关系影响空间生产的基本洞见基础上,立足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国情,系统考察生产方式变革、国家政策调控、社会力量、主体能动等多重因素对我国城乡要素流动的影响.我国城乡要素流动呈现出从单向流动到双向互动的发展态势,但仍面临城乡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碎片化问题严重,主体能动性不足等现实挑战.为破解这些难题,研究提出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畅通乡村振兴要素渠道,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阻碍,并将完善要素流动收益分配机制作为重要着力点,充分调动城乡发展主体的能动性.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郭栋、罗浩轩
展开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
城乡要素流动
空间正义
体制机制改革
出版年:
2025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影响因子:
0.309
ISSN:
1671-0975
年,卷(期):
2025.
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