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相互证明,中国夏代前后曾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洪水灾害,故"禹画九州"并非虚构而成."禹画九州"相关传说在商周时期便已盛行.春秋以降,"禹画九州"传说经过传播与改造后演变为夏人祖先大禹治水后分布的国土.春秋时期"九州"观演变为三种含义:一是夏代的国土称谓,也称"禹迹""九有""九围""九域""九牧""九鼎"等;二是地名,即炎黄部落后裔共同生活区域,具体在今陕西中南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地区;三是州邑名称,其地望在今河南南阳地区附近."九州"作为中国古代早期国土称谓,对中国古代多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