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雅林

双月刊

1009-1971

shekeban@hit.edu.cn

0451-86414389,86402017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劳动的资本逻辑批判——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当代反思

    谢晓娟张成相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劳动被异化和控制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马克思的理论框架,审视当前数字时代的生产方式,能够揭示其中存在的数字劳动异化现象和资本逻辑宰制.在数字时代,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然而,这种变革并非没有代价,数字劳动往往伴随着人的工作被碎片化、标准化以及进一步的异化.资本逻辑在数字化生产中也更加隐蔽地渗透,通过算法控制和数据操纵,加剧了劳动者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在马克思异化劳动视域下审视数字劳动,对于反思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当代价值、批判重构数字时代的生产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数字劳动异化劳动数字资本资本逻辑

    全球文明倡议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交往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刘文祥赵庆寺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逻辑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世界交往的必然性.在肯定资本主义促进世界交往的同时,批判了资本主导下世界交往的非正义性,进而指明了世界交往的未来走向,即要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但由于西方在前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先发优势,再加上形而上学传统思维和基督教福音精神的影响,厚植了西方的"文明优越感",并以此为价值内核产生了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相背离的"中心论"思潮,逐渐形成了以文明冲突论、普世价值论以及新干涉主义为表象的"西方中心主义".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世界交往理论的当代发展,全球文明倡议的四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构建起了推动人类文明交往的系统完备的逻辑框架.全球文明倡议基于现代化发展的多样性重塑了世界交往的基本原则,实现了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基于人民逻辑超越了资本逻辑主导的交往理论,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视为世界交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真正的共同体"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对"虚假共同体"的超越,从而彰显了全球文明倡议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交往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交往理论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内涵及当代发展

    王一楠段虹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内含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为文明产生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发展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向于"真正的共同体"的共产主义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之于现代中国的实践结果.将人类文明新形态置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中可以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主体立场、发展布局和目标指向等方面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深刻意蕴.其中,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以"五位一体"的文明发展布局来调适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指向于"真正的共同体".作为现代文明的新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旨在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破解资本主义发展限度,进而推动世界文明交往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

    邓小平党的纪律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

    杨平陈倩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律教育是邓小平在推进党的建设中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在为何开展纪律教育的问题上,邓小平从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党的事业的高度指出了纪律教育的重要性.在开展何种纪律教育的问题上,邓小平从纪律与理想、法律、自由、群众工作关系的角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各项纪律规定,加强纪律自觉、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践行群众路线.在如何开展纪律教育的问题上,邓小平重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章党规学习、严格执纪、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等方面将党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内在行为准则.邓小平党的纪律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对于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以及推动今后党的纪律教育工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邓小平纪律建设纪律教育

    政府市场共演理论视角下清廉感知对获得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南日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廉政建设中增强公民获得感的实践正在不断深化的进程中,然而政府清廉能够以及如何影响公民获得感的研究尚未得到充分验证.研究通过实地和线上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梳理了清廉感知与获得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关注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回应的外部压力和内部系统在清廉感知与公民获得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并且清廉感知对公民获得感的影响,受到数字政府的调节作用.为廉政建设在不断增强公民获得感方面的潜力发挥,未来应采取必要举措推进各级政府数字化、回应性的高质量发展.

    反腐败公民获得感政府回应数字政府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突出优势的内涵、实践和效能

    周叶中王梦森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鲜明特点,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贡献.从理论内涵而言,"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大国治理和大党治理更加协同高效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国治理和大党治理在保障价值目标实现方面的最佳方式,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从实践体现而言,"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主要体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治国理政顶层设计、统筹党政机构等方面,并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更好发挥其突出优势提供了重要保障.充分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突出优势的治理效能,必须把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保证,把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作为主要抓手,把统筹推进执法执规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工程.

    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法治难题与应对策略

    黄明涛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宏观调控、市场规制、公平竞争和市场监管等核心议题与经济法治存在天然的耦合.从现实来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面临经济法治统一难题、地方保护主义难题、地方市场监管难题、要素市场配置难题和营商环境改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要求经济法治的介入.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一是严格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确保法律法规适用统一,二是从完善现有立法安排和树立执法权威入手破除行政垄断,三是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助推监管效能提升,四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科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五是着力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政府与市场公平竞争地方保护主义

    补帑与惩贪的双重局限:清代"完赃减等"例的变化与施行

    刘志勇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赃减等"为清代律例体系独有.在审理挪移仓库钱粮、监守自盗以及贿赂案件中,"完赃减等"因案件的差异而具体表现出不同的样态.清代财政亏空严重,在财政税收及国家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要做到既严厉惩贪又能够完赃补帑并不现实."完赃减等"例弹性较大,在施行中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博弈局面,犯赃官员、承追官员、承审官员、连带者的最终结局都无法准确预测.虽然某些个案既做到了完赃又惩治了腐败,但从整体看,完赃和惩贪均未达到预期目的.因微观制度缺陷催生的腐败,必须在考量国家整体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双方进行调整和改变,才能发挥二者的功效,否则腐败的制度根源便很难破除.

    完赃减等补帑惩贪

    人工智能对中国职业的影响探究——基于任务替代性的评估方法

    于建伟张新民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对各类职业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借助GPT-4 卓越的工作任务评估能力,并结合职业分类大典对职业主要工作任务的科学概括,可以构建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区别于西方的评估方法,用于衡量人工智能对中国职业的影响程度.基于该方法,对中国 1 625 个职业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约 65%的工作内容面临人工智能影响,具备科学性、批判性、创造性、社会智力以及身体技艺的职业受影响较低,人工智能的影响与工资水平无关,但与工资成长空间呈反向关联,与用工缺口有一定关联,与职业数字化关联较小,劳动者对人工智能的影响普遍预估不足,因此,建议不同影响程度的劳动者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各职业主体均应积极应对这一趋势.

    人工智能职业劳动任务替代性

    基于家庭媒体场景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策略

    盖龙涛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生活智能化是城市发展的双轨进程."看电视"是居家老人的主要媒介接触行为,促使人们思考如何为其构建数智化的服务场景.通过分析面向家庭交互空间的家庭媒体适老服务场景构建原则及影响要素,提出基于家庭媒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模型和内容构成.从构建惠老化的收视娱乐服务场景、多功能的生活辅助服务场景、虚实结合的社会活动服务场景等三个方面,论证了以电视为中心的家庭媒体居家养老服务策略.旨在通过联结个人、家庭、城市等三个层次的交互空间,优化居家老人与家人、城市的信息连接、关系连接和情感连接,建立促进个人发展的连接,改善其在媒介化居住空间中的生活质量.

    媒介场景家庭交互空间居家养老家庭媒体服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