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覆膜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产量的影响

覆膜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产量的影响

扫码查看
以具有不同分蘖能力的糜子品种冀黍3号(弱)、冀黍2号(中等)和农家种二紫秆(强)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主处理为穴距,副处理为每穴留苗数)裂区试验设计,其中穴距设3个水平(16、20、27 cm)、每穴留苗数设4个水平(2、3、4、5株),糜子行距45 cm,在覆膜双垄沟穴播条件下研究了12个处理(种植密度16.0万~66.7万株/hm2)对3种类型糜子品种分蘖力、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参试糜子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单株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单株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糜子的单株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总体趋势为二紫秆>冀黍2号>冀黍3号.随着群体密度的降低,参试糜子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单株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呈增加趋势,说明稀植有利于糜子分蘖与成穗.种植密度通过影响与产量相关的直接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穗数和间接因素——倒伏程度而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的产量产生影响.种植密度与单位面积穗数和倒伏级别呈正相关.不同分蘖力品种的产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这个密度范围与倒伏对产量造成影响的群体密度密切相关.通过对3个品种12个处理的产量进行分析,明确了覆膜穴播条件下不同分蘖力品种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和种植密度:弱分蘖力品种冀黍3号的最佳栽培模式为穴距16 cm、留苗5株/穴(种植密度66.7万株/hm2),产量为4.4 t/hm2;中等分蘖力品种冀黍2号的最佳栽培模式为穴距16 cm、留苗2株/穴(种植密度26.7万株/hm2),产量为4.1 t/hm2;强分蘖力品种二紫秆的最佳栽培模式为穴距20 cm、留苗2株/穴(种植密度20.0万株/hm2),产量为3.7 t/hm2.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of Proso Millet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Tillering Abiliti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lastic Mulching and Hole Sowing

董立、李海权、降彦苗、刘亚男、李琳、刘秀丽、耿玲玲、韩小洁、刘国庆

展开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国家谷子改良中心/河北省杂粮研究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35

蔚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蔚县 075700

糜子 覆膜穴播 种植密度 分蘖力 产量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

CARS-06-13.5-A102019-4-2-520326322D

2022

河北农业科学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河北农业科学

影响因子:0.52
ISSN:1088-1631
年,卷(期):2022.26(2)
  • 4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