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萨满传统在远古时期便已出现萌芽.远古部落中以祭祀、沟通神灵为目的,以歌、舞、乐三位一体并带有简单节奏乐器伴奏的乐舞可看作为我国萨满文化之最初形态.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及,遵循"万物有灵"①的部落文化都可被视作萨满信仰的雏形.萨满在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称谓.女真语最初译为"珊蛮",蒙古族中称"博"、达斡尔族中称萨满为"雅德根"等,许多地区的地方志都有对于萨满的文献记录.我国最早的萨满研究文献可追溯到17世纪,俄罗斯人首次将研究视域关注到"萨满"这一现象,但这一时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后对我国萨满文化有较为系统研究的是俄罗斯学者史里科戈沃弗.20世纪,大量学者关注到了这一领域,因此便有了许多萨满研究的专著问世.本文聚焦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期间学界对蒙古族、达斡尔族萨满仪式音声的研究论文,并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统合与述略,梳理其中对于萨满仪式音声研究的重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