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体裁·修辞·分析模式探寻——马修·莱利《海顿与莫扎特时代的维也纳小调交响曲》评析
体裁·修辞·分析模式探寻——马修·莱利《海顿与莫扎特时代的维也纳小调交响曲》评析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马修·莱利借鉴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标记理论"与拉特纳的"话题理论",并借助赫波科斯基与达西的"奏鸣原理",威廉·卡普林的分析理论,重新挖掘所谓"小大师"的交响曲创作及相关史料,专门提出针对海顿与莫扎特时期50余部维也纳小调交响曲的开创性研究.莱利的研究结论推翻以往观点,认为海顿只是参与到当时的一种创作风潮之中,这种风潮不仅仅是一时流行,在后来的交响曲甚至是其他大调作品也有所体现,书中得出结论为维也纳小调交响曲形成一定的创作范式,并归纳出其中的共性创作特征,试图以小调交响曲"分支"的模式特征对此时小调少于大调的问题进行回答.本文从莱利对分析修辞模式的探寻与分析角度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图示理论和表演理论思考历史中的演奏技法与当代声音之间发生偏离的问题.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赵月卿
展开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马修·莱利
小调交响曲
风格修辞
修辞分析
前古典
出版年:
2024
黄河之声
山西文联期刊出版管理中心
黄河之声
影响因子:
0.169
ISSN:
1810-2980
年,卷(期):
202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