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调性、新调性、无调性——探微三种语言风格下音高组织的"民族化"构建方式
调性、新调性、无调性——探微三种语言风格下音高组织的"民族化"构建方式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调性、新调性、无调性三种语言风格可以作为探测近现代中国作曲家在音高组织中构建民族化方式的三种语境与历史性视角.在调性语言中,音高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基于五声调式的和弦结构与基于民间音调素材的旋律两方面;在新调性语言中,谭小麟作为代表,其通过将五声性素材与兴氏和声理论结合,扩充了和声材料,弱化了功能进行,并试图将民族性与西方现代音乐结合;在无调性风格方面,作曲家尝试了三种路径,其中拓宽民族化音高组织概念的外延成为有力之法.近现代音乐家对民族化音高组织的探索使得当代中国作曲家无需再贴上鲜明的中国式"标签",而可以独立奏出中国——世界之音.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陈羽涵
展开 >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调性演变
民族化音高组织
近现代中国音乐创作
五声性和声
出版年:
2024
黄河之声
山西文联期刊出版管理中心
黄河之声
影响因子:
0.169
ISSN:
1810-2980
年,卷(期):
2024.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