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吡啶强化亚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

    田泽辉关小红董红钰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适用pH范围窄是限制亚铁/过一硫酸盐(Fe(Ⅱ)/PMS)体系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亟需开发拓宽Fe(Ⅱ)/PMS体系适用pH范围的策略。该文旨在探究含氮络合剂1,10-邻菲罗啉(phen)和2,2'-联吡啶(bipy)对Fe(Ⅱ)/PMS体系降解有机污染物效能和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phen和bipy可显著促进Fe(Ⅱ)/PMS体系对富含供电子基团的有机污染物苯酚和双氯芬酸的降解。当phen/Fe(Ⅱ)和bipy/Fe(Ⅱ)的摩尔比分别为3。0和4。5时,phen/Fe(Ⅱ)/PMS和bipy/Fe(Ⅱ)/PMS体系对苯酚的去除效果最佳。phen/Fe(Ⅱ)/PMS和bipy/Fe(Ⅱ)/PMS体系在pH 3。0~9。0条件下均能有效降解苯酚。化学探针、电子顺磁共振和淬灭剂实验结果表明,phen/Fe(Ⅱ)/PMS和bipy/Fe(Ⅱ)/PMS体系产生的活性氧化剂包括1O2和Fe(Ⅳ),且1O2对这2个体系中苯酚的降解起主要作用。

    含氮络合剂亚铁过一硫酸盐有机污染物活性氧化剂

    颗粒活性炭活化过硫酸钠降解水中酸性橙7

    谢鹏飞马梦杰章慧娟王诗生...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偶氮染料酸性橙7(AO7)为目标污染物,研究颗粒活性炭(GAC)活化过硫酸钠(PS)降解水中AO7的效能和机理。通过研究GAC含量、PS浓度及pH对AO7降解的影响,发现当GAC为0。4 g/L、PS/AO7摩尔比=15∶1、150 min时,AO7的去除率可达到96。1%。在pH为3~9的条件下,AO7的去除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猝灭实验结果表明,除了·OH、SO4·-,体系中的单线态氧及表面结合SO4·-9也参与了 AO7的降解。XPS分析结果表明,C—O及π*键可能作为活性位点参与PS活化产生活性物种对AO7进行降解。

    颗粒活性炭过硫酸钠AO7活性物种活性位点

    电化学氧化对湖泊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樊皓卢晶莹张旭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电化学技术在水生态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湖泊沉积物,经过30d的电化学氧化后,只观测到1种沉积物中细菌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发生了显著性改变(P<0。05)。3种沉积物中共计17个细菌门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性变化:其中只有酸杆菌门、硝化菌门和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大于1%。相反地,相对丰度最高的9个细菌门在电化学氧化组和对照组中的变化则不显著。电化学氧化对沉积物中不同细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同样较小。但是,在纲分类水平上,电化学氧化对脱卤球菌纲和多种硫酸盐还原菌(如Thermodesulfovibrionia和Desulfobulbia)的相对丰度影响显著,表明电化学氧化可能改变沉积物中卤素和硫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成果为明确电化学氧化修复处理污染沉积物所造成的潜在生态效应提供了供更多理论依据。

    沉积物电化学氧化细菌多样性脱硫细菌脱卤球菌

    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雨水芳烃化合物组成研究

    马雪梅周迅高苑罗涛...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大气降水、湖光岩玛珥湖表层湖水和沉积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化合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降水和表层湖水中检出15种优控PAHs,总浓度分别为244。78 ng/L和117。31 ng/L;沉积物中检出16种优控PAHs,总浓度为304。42 ng/g。大气降水、表层湖水、沉积物中2~3环PAHs占比呈顺序降低,4~6环PAHs占比呈顺序递增。(2)大气降水中Chr、BbF、BkF、BaP、IcdP致癌单体多环芳烃含量超过标准规定限值,BaA略低于标准规定限值;湖光岩玛珥湖表层湖水中的BaA、BbF、BkF、BaP等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限值,Chr和IcdP含量略高于标准规定的限值。(3)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中Nap、Acy、Ace、Flu、Phe、Ant、Fla、Pyr、BaA、Chr、BaP、DahA化合物含量均远低于沉积物质量基准值ERL,无生态风险。而尚无规定安全值的BbF、BkF、InP和BghiP的生态风险需要进一步关注。总体上湖光岩玛珥湖表层湖水和沉积物PAHs生态风险低。

    表层湖水沉积物大气降水多环芳烃化合物湖光岩玛珥湖

    厌氧氨氧化动力学特性解析

    孙志华陈翠忠蓝明菊王健康...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厌氧氨氧化是处理污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最有效技术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低生长速率和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使得厌氧氨氧化过程多变且不稳定。而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可以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脱氮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工具,该文对厌氧氨氧化抑制、恢复和过程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综述,阐明修正的Boltzmann模型广泛应用于厌氧氨氧化抑制后恢复性能的描述,并深入探讨不同反应器的动力学过程,认为修正的Stover-Kincannon和Grau二阶模型是最适合不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环境因素的调控和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厌氧氨氧化抑制动力学恢复动力学过程动力学

    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的水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刘强姜宇董紫君姜成春...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酸氢盐活化过氧化氢(BAP)体系因其在宽阔pH适用范围中的突出降解性能、更高的稳定性以及处理过程中不引入新的污染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综述了BAP体系中活性组分的产生及主要识别方法,分析了BAP体系对污染物的反应特性、降解机理和环境影响因素;总结了 BAP体系与其他主要高级氧化技术相比的应用环境条件、优劣势及适用场景,并展望了 BAP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潜力。期望为BAP体系在自然水体修复及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碳酸氢盐高级氧化过氧化氢活性组分

    光解速率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李浩然曾议朱磊窦科...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解反应作为大气中链式反应的引发反应,是产生二次污染物的重要原因,光解速率作为描述光解反应强度的关键参数,其数值的准确测量愈加重要。光解速率的测量技术自被研发起不断发展,截至目前常见的测量技术有化学光度计测量技术、滤波辐射计测量技术,以及光谱辐射计测量技术等。其中:化学光度计测量技术是最直接测量光解速率的方法,不过由于其操作流程烦琐、仪器复杂,多用于实验室测量;滤波辐射计测量技术是一种简化的测量技术,具有较宽的光谱覆盖,并且仪器体积小、重量轻,缺点是测量气体种类有限,测量误差较大,多用于机载测量;光谱辐射计测量技术是最通用的测量方法,能够同时测量多种气体的光解速率,并且目前已利用该原理生产出商业化的光解光谱仪,然而光谱辐射计测量技术对光谱仪要求较高,多用于外场实验。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经验公式法与脉冲(闪过或激光)光解法来获得特定情况下的光解速率。该文总结了光解速率测量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并对可能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光解反应光化通量光解速率光解光谱仪

    生物特征及物种组合对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影响

    任文李嗣艺李中阳孙玖明...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修复具有成本低廉、不易产生二次污染及便于回收的特点,常被用于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区域的修复工作中。文章总结了各类植物应对重金属胁迫的特殊机制,介绍了植物生物特征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然后阐述了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性及其对动物活动习性的影响,分析了可用于重金属修复的动物种类及其对构建平衡网络结构的意义,最后还汇总了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适应机制及应对策略。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总结了植物组合、植物与动物组合及植物与微生物组合中,物种间作用关系对重金属修复的影响。该综述表明了合理搭配物种可以扩大物种适用区间,增强物种抗胁迫能力,同时提升重金属修复效率,但如何有效协调不同物种间作用关系及充分发挥各物种特征是生物组合修复的重要研究方向。

    生物特性重金属修复生物组合种间作用关系生物修复生物多样性

    中国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技术现状与展望

    陈晓东聂小军张永慧刘军军...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等活动形成了大量裸露的岩质边坡,由此可能带来许多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随着边坡治理技术的发展,兼具稳定边坡和绿化环境双重功能的植被重建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单一工程治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边坡恢复治理。高陡岩质边坡因坡度陡、高差大,坡面固土保水困难,导致植被生长条件十分恶劣,所以该类岩质边坡的植被重建工作极其困难。为此,文章在分析高陡岩质边坡生态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适宜高陡岩质边坡的植被重建技术,并阐述了各类代表性技术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同时,论述了边坡植被重建技术的主要研究热点,指出各类技术中可能存在的理论研究薄弱、基质稳定性差、植被单一、技术选型不合理以及养护费用高等问题,并从特殊生境技术开发、基质研发、植物选配、护坡机理研究、评价机制建立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技术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技术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展望

    城区与郊区NO2-O3作用的多重分形差异分析

    罗静张娇黄毅钟心宇...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揭示城区和郊区O3前体物对O3生成的差异化影响,文章基于多重分形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和K均值聚类算法,对2016-2022年四川省15个重点城市城区和郊区不同站点NO2-O3互相关性的多尺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区和郊区大气NO2-O3互相关性均具有多重分形性及长期持续性特征,且郊区站点多重分形强度显著高于城区。城区和郊区NO2-O3互相关性多重分形强度差异呈现逐年递增规律,且受季节影响较大,其中夏季城区和郊区差异最大,冬季最小,这些差异主要受O3前体物排放特征和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新的角度理解城区郊区大气污染差异及形成机理,为城郊O3精细化预测模型的完善提供动力参数。

    臭氧二氧化氮多重分形K均值聚类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