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湖引水治理后的底栖动物群落

西湖引水治理后的底栖动物群落

扫码查看
1995年1月~1996年12月对西湖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了连续监测与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6种,其中寡毛类6种,多毛类1种,水生昆虫9种,软体动物7种,蛭类、线虫和无节蠕虫各1种.各湖区底栖动物群落密度从980~2751个/m2不等,生物量从19.69~122.80 g/m2不等.在小南湖区,密度占优势的种类为花翅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生物量占优势的种类为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其他湖区密度占优势的种类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大红德永摇蚊(Tokunagayusurika akamusi),生物量占优势的种类为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和大红德永摇蚊(Tokunagayusurika akamusi).调查结果表明,西湖小南湖区的底栖动物群落出现全面演替,说明该湖区水质较引水前有所改善.而其他湖区的底栖动物群落为富营养型,西湖主体湖区仍属富营养湖泊.Margalef指数和Goodnight-Whitley指数也验证了上述结果.
Macrozoobenthos communities of West Lake after drawing fresh water from Qiantang River

吴洁、王锐、俞剑莹、虞左明、沈小东

展开 >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杭州,310007

杭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杭州,310005

西湖 引水工程 底栖动物 生物量 优势种

1999

环境污染与防治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SSCI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9
ISSN:1001-3865
年,卷(期):1999.21(5)
  • 8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