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草地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草地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扫码查看
为明确黄草地螟(Sitochroa verticalis)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室内饲养及观察的方法来研究黄草地螟主要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结果表明,成虫羽化时间主要集中在 2:00~8:00.成虫对糖醋酒液有趋性.成虫产卵方式为块产,每卵块含卵粒数为3~48 粒,平均卵粒数约为17 粒.90%以上的卵块在夜间产出,卵块主要分布在大豆叶片背面及叶片中脉两侧.夜间卵块孵化量大于白天,以 18:00~24:00孵化数量最多,占比53.49%.黄草地螟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头宽0.27~0.30 mm,体长1.80~3.50 mm,具群集习性;2~5 龄幼虫头宽和体长分别为 0.37~0.43 mm,3.95~5.75 mm;0.55~0.75 mm,6.35~9.60 mm;0.95~1.25 mm,10.50~14.50 mm和1.50~1.75 mm,16.70~30.25 mm.预蛹体长为 11.34~26.80 mm,蛹体长为 7.50~9.25 mm.黄草地螟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做长椭圆形土茧越冬,主要分布在土表深度 0~3 cm.研究结果为开展黄草地螟的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tochroa verticalis

Sitochroa verticali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closiontaxisovipositioninstar determinationoverwintering

陈佳欢、李金赫、晁勇、于洪春

展开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 163319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黄草地螟 生物学特性 羽化 趋性 产卵 虫龄测定 越冬

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

GA19B104

2023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0.888
ISSN:1002-2090
年,卷(期):2023.35(5)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