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贾永全

双月刊

1002-2090

byndxb@163.com

0459-6819135

163319

黑龙江省大庆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平3月,属学术类刊物,初为半年刊,1997年改为季刊。刊登论文以校内为主,对校外的优秀论文也定量刊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胺鲜酯与噻苯隆及其复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满振峰方淑梅王庆燕王通宇...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始花期叶面喷施胺鲜酯、噻苯隆及其复配药剂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提升大豆化控应用技术水平,以垦农18 为供试品种,以喷施清水为对照,以胺鲜酯、噻苯隆及其复配药剂为处理,通过桶栽试验分析比较 2 单剂及复配喷施对大豆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胺鲜酯、噻苯隆及复配喷施可有效调控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与蔗糖合成酶活性,提高叶干重及蔗糖含量,其中叶干重的提高范围分别为 5。06%~22。85%、14。47%~28。50%和 1。45%~6。72%,叶片蔗糖含量的提高范围分别为 9。94%~19。69%、11。92%~48。57%和 18。49%~118。26%,进而提升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其中,0。2 mg·L-1 的噻苯隆及20 mg·L-1 胺鲜酯与0。1 mg·L-1 噻苯隆复配可使大豆单株粒重增加19。10%和 19。16%,60 mg·L-1胺鲜酯与0。6 mg·L-1 噻苯隆复配对品质提升效果佳,其可使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分别提高 6。20%和 7。78%。

    大豆胺鲜酯噻苯隆蔗糖代谢产量和品质

    不同处理对金狗尾草种子萌发和休眠率的影响

    林瑞鹏王英秀杨静孔祥清...
    8-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环境对金狗尾草种子萌发和休眠率的影响,采用多种处理方法对金狗尾草种子的发芽势、平均芽长、萌发率和休眠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 25℃条件下,金狗尾草种子发芽势为 57。71%,萌发率为 74。10%,休眠率为 9。71%;浸种和干湿处理能够降低金狗尾草种子的萌发率,高温能打破金狗尾草种子的休眠,老化处理显著降低种子萌发活力,增加种子休眠率;低浓度NAA促进种子的发芽,高浓度NAA抑制种子发芽;低浓度NaHCO3、Na2CO3 和NaCl对金狗尾草的萌发率和芽长影响极小。

    金狗尾草种子萌发休眠

    马铃薯种质资源抗黑痣病鉴定及SSR聚类分析

    王紫雯金光辉王腾王鹏程...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黑痣病已成为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价值的重要土传病害。为丰富马铃薯抗黑痣病种质资源,提高抗黑痣病育种工作效率,研究通过54 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地下茎与匍匐茎黑痣病抗性评价,共筛选出 7 份中抗资源,分别为克 17-33-270、龙18-124-8、龙 18-7-100、ND11-7-22、克 18-134-5、克 17-115-1、克 17-6-9。研究利用 8 对SSR适宜引物对 7 份抗性材料DNA进行PCR扩增,获得SSR多态性条带 42 条,多态性比率 89。36%,遗传相似性系数在 0。444 4~0。833 3 之间,以相似性系数 0。62 为基准,可将 7份抗性材料分为 3类,其中克 18-134-5 和克 17-115-1 为一类;龙 18-124-8 和龙 18-7-100 为一类;克17-33-270、ND11-7-22 和克17-6-9 为一类。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种质资源抗性鉴定黑痣病SSR分子标记

    果蝇翅形态建立的研究进展

    汪晓纯余丽芸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器官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多个信号途径的共同调节。以近期果蝇翅发育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介绍果蝇翅发育中不同信号途径对幼虫翅原基形态建立的调控机制,并阐述维持器官完整性的相关机理,为器官体外建立与损伤修复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器官形态建立果蝇信号调节

    GPR120的激活与抑制对LTA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相关促炎基因表达及细胞活力的影响

    王斯琦周佩瑶牟宇宙宛麟...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GPR120 基因对LTA介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的缓解作用,试验使用GPR120 激活剂TUG891 与抑制剂AH7614 处理Mac-T细胞,选用 20 μg·mL-1 的LTA刺激Mac-T细胞构,建奶牛乳腺炎症细胞模型;通过qRT-PCR、Western blot 与CCK-8 法检测各组GPR120 的表达水平及激活与抑制GPR120 后在LTA诱导的Mac-T细胞炎症应答过程中,细胞内相关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变化及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GPR120 激活剂与抑制剂处理细胞 3h,GPR120 的mRNA表达水平均达到极显著上调与抑制(P<0。01);使用 20 μg·mL-1 LTA刺激Mac-T细胞 24h后,检测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 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表明基于使用LTA构建的奶牛乳房炎的Mac-T细胞模型成功,且LTA刺激显著促进GPR120 的表达水平(P<0。05);激活GPR120 可显著缓解由LTA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 和IL-1β的释放(P<0。05);而抑制GPR120 可进一步显著加剧由LTA诱导的Mac-T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 的高表达(P<0。0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上述一致。用LTA刺激Mac-T细胞后 48h内,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而使用激活剂处理后可显著缓解由LTA诱导引发细胞活力的降低(P<0。01),使用抑制剂处理后进一步引发细胞活力降低。由此可见,GPR120 参与了LTA诱导的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并且GPR120 的激活减缓了炎症反应,这一研究结果可为筛选奶牛乳房炎抗性基因提供重要依据。

    GPR120奶牛乳腺上皮细胞LTA抗炎作用

    BLV-miR-B1-5p靶向牛MUC1基因的靶位点预测及验证

    李宵廖献茂刘伟琦连帅...
    40-4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BLV)可经血液和淋巴系统下行持续感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可导致细胞抗菌能力下降,而BLV编码的miRNAs(BLV-miRNAs)是BLV复制和致病所必需的功能元件。为探究BLV编码的BLV-miR-B1-5p是否通过靶向牛黏蛋白 1(MUC1)基因参与抑制乳腺上皮细胞的抗菌防御屏障,在研究中首先通过STarMir软件进行靶位点预测,再通过细胞转染、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q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靶位点预测结果显示,BLV-miR-B1-5p与MUC1 3′UTR有完全结合位点,结合的自由度为-35。6 kcal·mol-1;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显示:BLV-miR-B1-5p可显著下调MUC1-3UTR-WT的荧光值(P<0。001);且通过miRNA细胞转染、qRT-PCR和Western Blot体外验证结果显示,BLV-miR-B1-5p可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U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综合以上结果表明,BLV-miR-B1-5p可靶向并抑制牛MUC1,从而参与抑制乳腺上皮细胞的抗菌防御屏障。研究为BLV影响乳腺上皮细胞的防御能力提供了数据参考。

    牛白血病病毒黏蛋白1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iRNA

    犬瘟热病毒截短融合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

    隋萍孙艺洋孙睿雪翟博宇...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融合蛋白(F)单克隆抗体,研究通过PCR扩增CDV F蛋白胞外区基因,将其克隆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并构建pET-28a-CDV-F重组质粒;将其转化到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终浓度为0。2 mmol·L-1 的IPTG在 37℃诱导 6h后,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结果显示在约 33 kDa处出现目的条带,且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重组F蛋白可特异性识别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和CDV阳性血清。将重组F蛋白采用切胶纯化法纯化后,以此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 4 次,取脾细胞与SP2/0 细胞融合,以重组F蛋白为包被抗原,应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与有限稀释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最终筛选得到 2 株单克隆抗体(命名为 1B6、1G8);经抗体亚类试剂盒鉴定,2株单抗均属于IgM/κ型;Western blot结果表明 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重组F蛋白特异性结合。在CDV感染的细胞上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识别CDV3 疫苗株和LN(10)1 野毒株。综上,CDV F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CDV的检测奠定基础。

    犬瘟热病毒F蛋白原核表达单克隆抗体

    高NEFA经FoxO1途径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温小庆罗春海曹一鸣李美娟...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高NEFA经FoxO1 途径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通过添加 0、0。2、1。2 mM的NEFA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12 h,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应用WB和qRT-PCR技术检测FoxO1、p-FoxO1、Caspase-3、Bcl-2 和Bax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NEFA在低浓度 0。2 mM时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在高浓度 1。2 mM时细胞凋亡极显著增多(P<0。01);NEFA在高浓度 1。2 mM时极显著上调G1期细胞数量,显著下调G2 期细胞数量;NEFA在低浓度0。2 mM时对细胞内Caspase-3、Bcl-2、Bax、FoxO1 和p-FoxO1 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NEFA在 1。2 mM时极显著上调细胞内Caspase-3、Bax、FoxO1 和p-FoxO1 的蛋白表达(P<0。01),NEFA在高浓度 1。2 mM时极显著下调Bcl-2 的蛋白表达(P<0。01)。NEFA在低浓度 0。2 mM时对细胞内Caspase-3、Bcl-2、Bax、FoxO1 的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NEFA在 1。2 mM时极显著上调细胞内Caspase-3、Bax和FoxO1 的mRNA表达水平(P<0。01),极显著下调Bcl-2 的mRNA水平(P<0。01)。研究表明,高浓度NEFA可以通过FoxO1 途径诱导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

    非酯化脂肪酸细胞凋亡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叉头盒O蛋白1

    外泌体miR-126-5P对脂多糖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

    袁涛许浩天连帅杨跃杰...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是一类由各种类型细胞分泌的直径为 30~200 nm的细胞外囊泡,其可通过内含的多种miRNA发挥相应的调节功能。为明确外泌体miR-126-5P对脂多糖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应用TargetScan和miRanda两款软件预测miR-126-5P的靶基因,之后使用脂质体转染技术构建miRNA的过表达与抑制细胞模型,并利用q-PCR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一步验证miR-126-5P对炎症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miR-126-5P在脂多糖刺激的细胞来源外泌体中下调了 0。3倍。靶基因预测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 13B(TNFSF13B)、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 22(CCL2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11(IGSF11)、白细胞介素 5 受体α亚基(IL5RA)和白细胞介素 13(IL13)为miR-126-5p的主要靶基因。过表达miR-126-5p后,IL-6 的转录水平与I-κBα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上调。抑制miR-126-5p后,IL-6 转录水平与I-κBα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调。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来源外泌体miRNA的炎症调节机制奠定了基础。

    外泌体miRNA乳腺上皮细胞脂多糖炎症

    基于IPCC法吉林省畜禽养殖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分析

    徐蔚李京潞李嘉琦韦春波...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IPCC系数法,分析吉林省自 2000-2021 年间畜禽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揭示,吉林省的畜牧业碳排放呈现出"钟"型波动,畜禽胃肠发酵过程产生的甲烷排放为最主要排放源,约占总排放量的56%;其次是畜禽粪便管理引起的氧化亚氮和甲烷排放。最后,进一步对 2021 年吉林省各市的碳排放量采用时空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长春市的畜禽碳排放量最高,达到229。12×104 tCO2-eq,而白山市的排放量最低,仅有 18。88×104 tCO2-eq,表明吉林省畜禽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综上,研究为减少吉林省畜牧业的碳排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吉林省畜禽碳排放时空分析IPCC法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