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扫码查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民族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四个与共"为着力点,以"大思政课"为主渠道。面对教育主体的"数"和"质"有待改善、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精准性有待加强、教育方式的创新性与协同性有待提高等困境,民族院校应积极构建"三三三"育人体系,从完善"三级梯队"形成育人合力、实现"三个提升"明确育人目标、用活"三个阵地"打造育人平台等方面加以应对,着力解决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

康丽滢、邓艳

展开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207

民族院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育人体系

2023-202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HB23MZ002

2024

黑龙江民族丛刊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黑龙江民族丛刊

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51
ISSN:1004-4922
年,卷(期):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