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符号与叙事:非遗市场中"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与构筑的实践逻辑

符号与叙事:非遗市场中"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与构筑的实践逻辑

扫码查看
民族非遗市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生产的关键性场域。基于经济行为与社会情感双向嵌入视角,聚焦黑龙江省赫哲族鱼皮工艺的市场行为,探讨非遗市场中"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与构筑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以鱼皮工艺为代表的非遗市场内部存在生产与消费的双重叙事逻辑,在经济与情感的双向嵌入中,非遗商品成为承载特殊叙事意义的民族符号。在观念与现实的交织下,非遗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行动目标能够在"民族共同体"这一框架下实现逻辑自洽,进一步在现实维度催生强化"民族共同体"观念的经济行动,使得非遗市场结构中"民族共同体"这一文化或情感要素被重新激活或再生产,渗透贯穿于个体行为及叙事逻辑始终。随着市场的形成和扩张,鱼皮工艺市场中的理性经济行为通过与情感逻辑的互嵌,将民族意识转变为更大范围市场核心竞争力等客观经济实体,进一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非遗市场作为观念经济的重要承载形式,具有可重复消费、边际效用递增等特点,通过展现非遗市场中民族情感的再生产进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非遗市场勃兴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陈旭华、李增钰

展开 >

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01

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遗市场 符号与叙事 嵌入

2024

黑龙江民族丛刊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黑龙江民族丛刊

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51
ISSN:1004-4922
年,卷(期):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