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表征与路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表征与路径研究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相互认同接纳所累积起来的,是既保留本民族特色、又与时代发展合理接榫的文化形式,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得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资源。在新的时空场域中,沿着"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脉络,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基础、现象表征以及未来路径。回望历程,以共生本体论、共生价值论、共生发展论、共生实践论的共生哲学立场剖析非遗千年发展所内生出的交互力、耦合力、内聚力、自愈力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共在性、民族性、场域性、主体性的延续性作用。凝望现实,非遗所赋能的精神家园建设的现象化表征,具有"显性"与"隐性"同在的双重面向。展望未来,应当树立大历史观、大发展观、大时代观、大遗产观,以"共生"的根脉、"共育"的人才、"共在"的场域、"共情"的纽带,多维度推动非遗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付冬丽
展开 >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99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
出版年:
2024
黑龙江民族丛刊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黑龙江民族丛刊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451
ISSN:
1004-4922
年,卷(期):
202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