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及其水氮调控效应

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及其水氮调控效应

扫码查看
为探明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及其对水氮调控的响应特征,以黄淮海地区主栽1 1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开展水氮处理[自然降雨(W0)和灌水处理(W1);不施氮(0 kg/hm2 N,N0)、低氮水平(150 kg/hm2 N,N1)和正常施氮(225 kg/hm2 N,N2)]对不同夏玉米品种氮素积累、转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 表明,不同夏玉米品种在氮素积累、转运、吸收和利用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0.97%.以氮肥利用效率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将1 1个夏玉米品种分为高(H)、中(M)、低(L)氮肥利用效率3类氮效型.水氮措施对夏玉米氮素积累和利用具有显著影响,且H型和M型品种较L型品种对水氮环境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灌水和施氮均显著提高了3类夏玉米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且L型品种对灌水处理的响应最大;H型和M型品种在W1N2处理下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而L型品种在W1N1处理下最高.灌水和施氮总体上增加了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但降低了氮素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氮素收获指数.水氮措施显著影响氮素吸收效率,且3类品种均以W1N1处理最高.因此,适当减少氮肥施用并配以合理的灌溉是提高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有效途径.
The Variance of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Different Summer Maize Cultivars and Its Response to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Regulation

张美微、刘京宝、乔江方、李川、黄璐、张盼盼、赵霞、刘卫星、牛军

展开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夏玉米 品种 氮素积累利用 水氮调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农业科学院2019年度自主创新基金

2018YFD0200605317013682019ZC07

2020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农业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87
ISSN:1004-3268
年,卷(期):2020.49(1)
  • 4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