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格网和模糊聚类的河南省冬小麦气象干旱风险区划与分析

基于格网和模糊聚类的河南省冬小麦气象干旱风险区划与分析

Winter Wheat Agrometeorological Drought Zoning and Analysis in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Grid and Fuzzy Clustering Algorithm

扫码查看
利用河南省110个县(市)地面观测点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数据,基于格网尺度,采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冬小麦气象干旱区划和风险概率评估.空间相关分析指标——局域指标(LISA),Moran'I散点图(Moran scatter plots)和LISA聚集图(LISA cluster map)表明,济源、濮阳和商丘等17个县(市)落入"高-高"第一象限;信阳、驻马店和开封等地区的12个县(市)落入"低-低"第三象限,这些区域降水量较大,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信阳、驻马店等地区的6个县(市),落入"高-低"第四象限;焦作、杞县和信阳3个县落入"低-高"第二象限,这些区域存在较强的空间负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县域降水空间变化的相关性较小.模糊分类结果表明,当模糊性能指数(FPI)、归一化分类熵(NCE)二者最小,区域划分为5类时,效果最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NA)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不同的区划类别之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格网尺度下的制图结果显示,干旱可能发生的区域具有空间分异规律,信阳和南阳的西南部属于湿润区域,发生旱灾的风险概率较低;三门峡以及濮阳、安阳和开封部分区域属于严重干旱区域,发生旱灾风险的概率较高;周口和漯河的大部分区域属于中旱区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南阳等西部山区和许昌、郑州的边区,低风险区主要是在东北部和信阳等水稻种植区域.这与干旱的空间分布有一致性,但是部分区域存在差异,如濮阳的部分区域干旱程度高但是风险概率值却较低.

黎世民、张红利、王来刚、郑国清、郭燕、高建华

展开 >

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干旱 格网 降水距平百分率 模糊聚类 区划 河南省 冬小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创意项目

41771142416012132021CX

2020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农业科学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87
ISSN:1004-3268
年,卷(期):2020.49(11)
  •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