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黄帝内经》之"厥"相关问题探析
《黄帝内经》之"厥"相关问题探析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通过分析与《黄帝内经》成书时间大致相当,甚至更早时期传世文献中"厥""蹶""瘚"字义,结合出土医学简帛材料用字规律,对《黄帝内经》之"厥"予以探讨。作为经脉名,厥阴字形最初当为"蹶(蹷)阴";作为病证名,"蹶(蹷)""瘚"最早出现,"蹶(蹷)"具有"眩仆、昏倒,丧失知觉、意识""异常变动""下肢冰冷""气逆"内涵,"瘚"具有"下肢冰冷""气逆"内涵,《黄帝内经》同时期或更早时期出土或传世文献中,"蹶(蹷)"使用频率明显高于"瘚";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校定医书时或许见到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用字类似版本,抑或因"蹶(蹷)"与"瘚"内涵多有重合,将所见医书中"蹶(蹷)、瘚"皆以"厥"字规范统之,于是出现《黄帝内经》中无论经脉名、病证名皆用"厥"字,使"厥"具有"蹶"与"瘢"的多种内涵,与大致同时期的出土医学文献及非医传世文献用字及其内涵迥然有异的情形。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冯学武
展开 >
作者单位:
吴忠市人民医院,宁夏 吴忠 751100
关键词:
经脉
病证
蹶(蹷)
瘚
厥
刘向
出版年:
2024
DOI:
10.13862/j.cn43-1446/r.2024.08.021
中医药导报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中医药导报
CSTPCD
影响因子:
0.952
ISSN:
1672-951X
年,卷(期):
2024.
3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