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浅析唐容川《血证论》的和法生血理论

浅析唐容川《血证论》的和法生血理论

扫码查看
清末唐容川《血证论》中多次言"和",并提出和法是血证第一良法,将和法运用在治血中,是对和法的重要发展.《血证论》主要论述失血引起的生理病理变化,故蕴含生血思想.唐宗海将和法贯穿在治血之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中,笔者认为生血思想从广义来看也是贯穿了治血全过程,所有前法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收功之补法,补血亦是生血.故以"和"建立《血证论》之生血理论,浅析其和法生血理论.包括"和气"生血,主要为降气宁血和补气和血;"和津"生血,多侧重肾、脾、胃、肺之阴;"和火"生血,以心、肝为主.从脏腑功能来看,唐宗海认为五脏与胃均参与生血,且分工明确:肾水足精血生、脾阴为生血之源、胃阴化谷生血、肺津润水火和、心主火能成血、肝调生血之机,对生血理论提出独到见解,且唐宗海重视气阴,多以水调火,丰富了中医藏象学理论,也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思路.

邹金佐、王洪武

展开 >

301617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301617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血证论 和法 和气生血 和津生血 和火生血

2022年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

2024

环球中医药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环球中医药

CSTPCD
影响因子:1.553
ISSN:1674-1749
年,卷(期):2024.17(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