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血证论》从脏腑辨治淋证探析

《血证论》从脏腑辨治淋证探析

扫码查看
淋证的论治历代多注重湿热蕴结下焦,病位限于肾与膀胱.而清代医家唐宗海论治淋证放眼于上中下三焦,区分各个脏腑以施治.本文通过梳理《血证论》及历代医家论述淋证的相关条文,对淋证的源流及辨治角度进行探究,总结唐宗海治疗淋证的特色.《血证论》首次提出从脏腑辨治淋证的理论,先从肺、心与小肠、脾、肝、肾与膀胱定淋证病位,再以"阴阳水火气血"理论为基础辨其病性,具体从津枯肺燥、心经火旺、脾土不化、肝经湿热、肾不化气论治,根据不同脏腑分别予以滋补肺阴、清心利水、健脾利湿、泻肝经湿热、平衡肾之阴阳.这种先定病位后分病性的方法对淋证的辨治更为精细,而且脏腑辨治与辨淋证病性(包括热淋、气淋、石淋、膏淋、劳淋、血淋等)的辨治方法互为补充,使淋证的治疗更为系统和完善,也为中医临床辨治提供新的视角.

王萌萌、董艳丽、迟敬、孙雪英、王超众

展开 >

161005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齐齐哈尔市药品检验中心

唐宗海 《血证论》 淋证 脏腑 辨证论治

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创新激励项目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创新激励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

CSFGG-2021095CSFGG-2022290YQ2019H034ZHY2020-009

2024

环球中医药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环球中医药

CSTPCD
影响因子:1.553
ISSN:1674-1749
年,卷(期):2024.17(3)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