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传统美学视阈下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的成功路径
传统美学视阈下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的成功路径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李健吾的文学翻译活动在中国传统美学的浸淫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包法利夫人》便是其成功译作的典型。在文本选择阶段,他本着“化育”精神,选择对中国有实际教益的现实主义作品;译前,他重“人文”,深入了解福楼拜,实现译者与原作者灵魂的高度契合,又运用直觉型审美方式,去深刻领悟原作;在翻译的“再创作”过程中,他坚持“形”、“神”兼而有之与“信”、“达”虽二尤一,力求译作与原作的和谐统一。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于辉
展开 >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 法语系,辽宁 大连 116044
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关键词:
翻译
化育
人文
直觉审美
和谐
出版年:
2014
华章
《华章》杂志社
华章
影响因子:
0.032
ISSN:
1009-5489
年,卷(期):
2014.
(14)
浏览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