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爱媛38'果腐病致病菌鉴定及其杀菌剂的筛选

'爱媛38'果腐病致病菌鉴定及其杀菌剂的筛选

扫码查看
对'爱媛38'杂柑果腐病病果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得到果腐病致病菌株AY-11和GP-1,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LSU、TUB和EF-α)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确定AY-11和GP-1分别为假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将菌株回接到健康柑橘果实可致其发病,从发病组织再次分离得到L.pseudotheobromae和L.theobromae,确定AY-11和GP-1是主要致病菌.致病菌对'意大利酸橙'摩洛哥酸橙'爱媛38'春见'枸头橙'均有较强致病性,在枝、叶、果上形成褐色水渍状圆形病斑,其中春见的病斑最大.运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21种药剂进行室内筛选,结果对AY-11菌丝抑制作用最强的为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值为0.025µg/mL;对GP-1菌丝抑制作用最强的为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EC50值为0.023µg/mL.田间药剂防控试验结果显示,45%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处理的防效达100%,这些杀菌剂用于田间均能减少烂果率,有效防控'爱媛38'果腐病.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thogens causing fruit rot of 'Ehime 38' and screening of the fungicides

张嘉、陈娜、胡军华、吴望、占爽、周彦

展开 >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重庆 400712

农业部西南地区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重庆 400712

四川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四川 宜宾 644000

'爱媛38' 果腐病 假可可毛色二孢 可可毛色二孢 致病性 药剂筛选

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2017YFD0202006-04CARS-26-05B

2023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68
ISSN:1007-1032
年,卷(期):2023.49(1)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