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嵊州桃形李褐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和防治药剂的筛选

嵊州桃形李褐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和防治药剂的筛选

Identification of the brown rot pathogen from Shengzhou nane fruit and screening of highly effective fungicide

扫码查看
从感染褐腐病的嵊州桃形李果实中分离得到 1株病原菌TXLHFJ-2,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延伸因子(TEF-1α)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比对和形态学进行鉴定,发现该菌株为美澳型核果褐腐菌(Monilinia fructicola),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 22.5℃.在PDA培养基上,加入 6种杀菌剂(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和代森锌)进行室内防效试验,发现 5.0 mg/L戊唑醇、5.0 mg/L甲基硫菌灵、5.0 mg/L异菌脲、25.0 mg/L苯醚甲环唑、90.0 mg/L啶酰菌胺、100.0 mg/L代森锌均可完全抑制褐腐菌生长,经杀菌剂处理后,再用健那绿 B 和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染色发现,经杀菌剂处理的菌丝的绿色和红色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再经碘化丙锭(PI)染色发现,杀菌剂处理后的菌丝的红色荧光强度均比对照组的强,说明 6 种杀菌剂处理均可使褐腐病病原菌的细胞膜完整性受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形成,从而抑制菌落生长.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表现出良好的田间防效,分别为 81.63%、80.49%和 79.98%,但三者无显著差异,基于农药管理办法,建议使用苯醚甲环唑防控桃形李果实褐腐病.

曾晴、叶思思、谢世莹、陈姿伊、叶百慧、杨国、郭天荣、莫亿伟

展开 >

绍兴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嵊州桃形李 褐腐菌 杀菌剂 抑菌机制 苯醚甲环唑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

LGN22C150002LGN20C150004

2023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68
ISSN:1007-1032
年,卷(期):2023.49(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