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条件的优化

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条件的优化

Optimization of liqui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Poria cocos to produce 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扫码查看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 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 ℃、转速170 r/min 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g/L,生物量为(14.63±0.21)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 倍和2.0 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Poria cocos(Schw.)Wolfliquid fermentation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Plackett-Burman experimentBox-Behnken experiment

谭智杰、张巧毅、赵柔、王常贵、林元山

展开 >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8

茯苓 液体发酵 胞内多糖 Plackett-Burman试验 Box-Behnken试验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

19K0452016NK2114

2023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68
ISSN:1007-1032
年,卷(期):2023.49(5)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