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体认语言学视阈下手势语认知生成机制研究

体认语言学视阈下手势语认知生成机制研究

扫码查看
手势语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日常交际,还是公众演讲、商务洽谈、跨文化交流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相同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可能表达相同、相近,甚至截然相反的含义。该文将根据体认语言学的认知体验观,结合语言的象似性及任意性特点,探讨语言与非言语行为产生的认知机制及其共通之处,从而发现同一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异同含义的原因。该研究首次尝试从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来探讨非言语行为产生的认知机制,同时吸取王寅老师的核心观点,将"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思想应用于阐释"现实—认知—手势语(即非言语行为)"。旨在帮助学习者和交际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手势语,从而有利于辅助语言交际尤其是跨文化背景下交际的顺利、有效进行,同时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真正做到在文化交际领域的求同存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启征

展开 >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65

手势语 体认语言学 认知加工 生成机制 主观能动性

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K2017-24

2022

海外英语(下)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海外英语(下)

ISSN:1009-5039
年,卷(期):2022.(9)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