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具体音乐与现代原始主义

具体音乐与现代原始主义

扫码查看
通过使用原始(异国)的素材突破传统创作思维的手法体现在 20 世纪各种新音乐作品之中,其中作为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ète)的领舵者,法国电子音乐作曲家皮埃尔·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1910-1995)也对"遥远的过去"心动不已.在将具体音乐视为西方音乐传统最后发展阶段的同时,他又通过强化具体音乐与原始音乐的共性,将具体音乐从西方音乐的传统中剥离出来,非洲音乐的优势让他看见了一个能超越西方传统音乐的契机,而具体音乐的优势能在对异国音乐的理解上带给传统音乐学学者无法获取的新知识.如果说舍费尔利用原始的元素来拉开实验音乐与传统西方音乐的距离,甚至藉此对后者加以批判,那么将原始音乐融入先锋音乐的态度却又是舍费尔与传统西方殖民文化分不开的明证.在文章中,作者在介绍学界如何通过后殖民论述的滤镜后批判西方先锋艺术家,继而尝试性地移除这个后殖民主义论述的滤镜,转而探讨 20 世纪初弥漫于法国的"现代原始主义"(modernist primitivism)背后的多重语境,审视原始文化在智识上与创作上带给 20 世纪西方人的"正向"启发.当我们将负面(殖民主义批判)与正面(现代主义中的艺术批判)的论述予以相互参照,舍费尔声音理论背后那充满张力的语境才能真正地被掌握.
Musique concrète and Modern Primitivism
Pierre Schaeffer's approach of incorporating primitive music into avant-garde compositions remains intricately linked with the colonial heritage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society.This article endeavors to strip away the post-colonial filter and delves into the diverse contexts underpinning the prevalence of"modern primitivism"in early 20th-century France.It scrutinizes how primitive culture served as a source of intellectual and creative inspiration for Westerners in the 20th century,adopting a positive perspective.

SchaefferAfricaMusique concrèteprimitivismforeign

刘彦玲

展开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 100091)

舍费尔 非洲 具体音乐 原始主义 异国

2024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武汉音乐学院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TP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89
ISSN:1003-7721
年,卷(期):2024.(1)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