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床养牛模式的垫料理化性状的演变,为垫床维护和尾料还田利用提供依据.选择4个小栏,垫料、发酵菌两因子交叉分组,垫料A为稻草和麦壳,垫料B为晒干牛粪,添加或不添加发酵菌.西门塔尔杂交公牛常规育肥,定期观测垫料温湿度及N、P、K含量等指标,持续1 a.结果表明:(1)垫床厚度受承载量影响,与垫料和发酵菌无关,各处理换算承载量为40 kg·m-2,垫床厚度平均增量为2.95 cm·月-1;(2)垫床全期含水量60%~70%,温度接近舍内环境,组间温度、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垫料N、P、K含量显著升高(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P<0.01),前期垫料A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垫料B(P<0.01),后期差异不显著(P>0.05),加菌种与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末期4个处理的垫料N、P、K、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 25.01 g·kg-1、7.91 g·kg-1、42.40 g·kg-1、73.69%;(4)试验结束时,除 Hg 未检出外,垫料B的Pb含量显著高于垫料A(P<0.05),其他重金属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加菌种组的Cr含量显著低于不加菌种组(P<0.05),其他重金属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应优选谷壳等原料、勤翻耙,保持垫床蓬松性和较低的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