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龄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联合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高龄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联合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扫码查看
目的 研究高龄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联合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及其差异,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12 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在孕28 周以后分娩产妇114 例。根据妊娠年龄分为高龄产妇组(>35岁)、非高龄产妇组(≤35岁)。根据《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将孕妇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体重正常组(BMI:18。5~23。9 kg/m2)、超重组(BMI:24。0~27。9 kg/m2)、肥胖组(BMI≥28。0 kg/m2)。统计各组产妇孕期增重情况、妊娠结局、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及相关并发症,并统计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结果 非高龄产妇组与高龄产妇组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孕周、BMI分组及孕期增重情况(不足、适宜、过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非高龄和高龄产妇组分娩孕周与宫缩乏力、剖宫产无相关关系(r=0。437,P=0。512),非高龄产妇组BMI增重与宫缩乏力、剖宫产呈正相关关系(r=0。015、0。039,P<0。05)。高龄产妇组的增重、孕前BMI与宫缩乏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28、1。733,P<0。05)。高龄产妇组的增重、孕前BMI与剖宫产呈显著相关性(r=0。929、1。082,P<0。05)。高龄产妇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67。14%(47 例/70 例)、产后出血发生率60%(42 例/70 例)、巨大儿发生率52。86%(37/70)显著高于非高龄产妇组 34。1%(15/44)、22。7%(10/44)、22。73%(10 例/44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898、15。130、10。122,P<0。05);高龄产妇组妊娠高血糖发生率 18。57%(13/70)显著低于非高龄产妇组 40。91%(1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9,P=0。009);高龄产妇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 7 分的比例 37。14%(26/70)显著高于非高龄产妇组 18。18%(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1,P=0。031)。结论 高龄孕妇极易出现孕期增重过多的情况,增重、孕前BMI与宫缩乏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其剖宫产比例较高,临床对于高龄孕妇应严格控制孕期增重情况,预防不良妊娠结局。严格掌握高龄产妇孕前体重、孕期增重情况,有利于及早预测可能的不良危害。

华知奋、陈晓菲、邵长香、唐龙英

展开 >

200040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高龄孕妇 孕前BMI水平 孕期增重 妊娠结局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ZK2019B02

2024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保健局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0.477
ISSN:1674-3245
年,卷(期):2024.26(1)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