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范利

双月刊

1674-3245

plabjyx@301hospital.com.cn

010-66936963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增生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王刚
    549-553页

    增生疗法软组织损伤高渗葡萄糖再生医学

    GRACE、TIMI评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

    汪金亮聂婷卢文婷程媛媛...
    55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评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1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257 例NSTE-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RACE和TIMI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统计患者发病3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对不同风险分层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GRACE、TIMI评分对NSTE-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结果 TIMI评分系统的低危患者比例为 23.35%(60∕257),与GRACE评分系统的 18.68%(48∕2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I评分系统的中危患者比例为 62.65%(161∕257),高于GRACE评分系统的 40.47%(104∕257);TIMI评分系统的高危患者比例为 14.00%(36∕257),低于GRACE评分系统的 40.86%(105∕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08、48.101,P<0.05).两种评分系统不同分层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3,P<0.05);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8,P>0.05).GRACE评分预测NSTE-ACS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为 0.756,高于TIMI评分的 0.603.结论 GRACE和TIMI风险评分对于NSTE-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均有一定的适用性,GRACE评分的预测价值更高.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评分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

    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高血压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许艳崔凡钱増堃曹湘云...
    558-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情况,探析其与高血压的发生、分级和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3 年 12 月~2024 年 3 月收治的 198 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另选取同期 198 例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研究(健康对照组).通过测定外周血MPO水平,分析其与高血压的发生和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高血压患者外周血MPO水平为(15.33±4.25)ng∕L,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0.47±2.2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90,P<0.05).高血压 1、2、3 级患者之间外周血MPO水平分别为(13.10±3.06)ng∕L、(16.03±3.24)ng∕L、(20.30±4.2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954,P<0.05),3 级患者MPO水平明显高于 1、2 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5.214、8.540,P<0.05),2 级患者MPO水平明显高于 1 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767,P<0.05).有颈动脉斑块形成高血压患者外周血MPO水平(17.99±4.17)ng∕L,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14.48±3.9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2,P<0.05).Spearman相关性显示,外周血MPO水平与高血压发生、分级及颈动脉斑块形成均成正相关(r=0.612、0.587、0.35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MPO水平是影响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因素(OR=1.675、2.192、2.815、1.939、1.423、1.206、2.440,P<0.05),糖尿病、高脂血症、MPO水平是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因素(OR=1.902、2.065、2.818,P<0.05).ROC曲线显示,外周血MPO水平评估高血压发生风险的AUC为0.853,敏感度为0.768,特异性为0.818,95%CI=0.815~0.891;评估高血压存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AUC为0.736,敏感度为 0.875,特异性为 0.513,95%CI=0.660~0.813.结论 外周血MPO水平与高血压发生及颈动脉斑块形成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且对高血压发生及颈动脉斑块形成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髓过氧化物酶氧化应激相关性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因素分析

    陆荣问芳芳张媛姝杨飒...
    562-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0 年 4 月~2022 年 3 月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 977 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分为非ISR组 873 例,ISR组 104 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病变部位、病变类型、是否伴有钙化等病变血管情况,支架数量、长度、直径、支架是否串联等支架相关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吸烟、服药依从性差、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规律运动、分叉病变、中重度钙化、支架直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共线性后,吸烟、服药依从性差、LDL-C水平高、分叉病变、中重度钙化、支架直径小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规律运动是ISR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分叉病变、冠状动脉钙化、细支架、LDL-C水平升高、患者吸烟、无规律运动及服药依从性差是冠心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策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

    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内再狭窄风险因素延续护理

    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T、CK-MB在评价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心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陈颖妹翟任群周菲
    56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肌钙蛋白T(cTnT)、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在评价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诱发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8~2022 年于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接受放疗的 116 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于不同时间(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 3 个月)行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cTnT、CK-MB检查.根据是否出现RIHD将患者分成RIHD组(41 例)和非RIHD组(75 例).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 3 个月的cTnT、CK-MB水平,以及 24 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cTnT、CK-MB单项检测及 24 h动态心电图、cTnT、CK-MB三者联合检测对胸部恶性肿瘤患者RIHD的评估价值.结果 放疗前,RIHD组与非RIHD组的cTnT[(0.185±0.028)μg∕L vs.(0.193±0.025)μg∕L]、CK-MB[(19.21±4.07)U∕L vs.(18.55±3.52)U∕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79、1.913,P>0.05).不同时间(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 3 个月)的cTnT、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2.30、293.93,P<0.05).LSD-t检验结果显示,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 3 个月,两组患者的cTnT、CK-MB水平均较放疗前升高,且RIHD组患者的cTnT、CK-MB水平均高于非RIH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 3 个月,常规心电图检查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06,P<0.05);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cTnT、CK-MB单项检测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401、0.437、0.541、0.418,P<0.05);24 h动态心电图、cTnT、CK-MB联合检测的一致性最好(Kappa=0.796,P<0.05).不同检测方法(24 h动态心电图、cTnT、CK-MB)联合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最高,即联合检测的真实性、可靠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T、CK-MB评价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诱发RIHD的真实性、可靠性、预测值均较高,可操作性强,患者可接受性强,临床推广性强.

    放射性心脏损伤24h动态心电图肌钙蛋白T磷酸激酶同工酶MB胸部肿瘤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就医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分析

    张益香诸志萍李素文
    569-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延迟就医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 2020 年 2 月~2023 年 2 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就诊的 160 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MI患者接受再灌注时间分为延迟就医组(>6 h,74 例)和非延迟就医组(≤6 h,86 例),并以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婚姻状况等为自变量,采用倾向性评分法以1∶1的比例进行匹配,两组各 63 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评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分析延迟就医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以及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发生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居住类型、家庭年收入、居住地、就医方式、文化程度是 AMI 患者出现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χ2=5.801、7.208、5.842、5.387、6.236,P<0.05).延迟就医组的家庭动力、疾病观念、家庭氛围、系统逻辑、个性化水平均低于非延迟就医组[(112.37±8.66)分vs.(91.34±6.92)分、(18.14±2.23)分vs.(14.63±1.87)分、(26.36±4.28)分vs.(21.45±3.17)分、(28.67±4.86)分vs.(22.57±3.75)分、(31.18±5.87)分 vs.(25.72±4.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058、9.573、7.317、7.887、5.999,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延迟就医时间与各个家庭动力学呈负相关(r=-0.804、-0.651、-0.548、-0.578、-0.4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动力学评分高、文化程度低、家庭年收入低、独居、居住地在农村、自行前往治疗是AMI患者延迟就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的家庭动力学与延迟就医时间呈现负相关性,家庭动力学评分、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独居、居住地、医疗保险是AMI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就医家庭动力学相关性影响因素

    益气通脉汤辩证加味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脂代谢和心肌酶谱的影响

    刘纲刘志红许绍信
    573-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通脉汤辩证加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脂代谢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80 例接受PCI术的AMI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39 例和治疗组41 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规范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给予益气通脉汤辨证加味治疗,均连续治疗 8 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脂代谢情况、心肌酶谱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 8 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胸痛胸闷、动则加重、心悸气短、神倦乏力、汗出、面色紫暗证候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50、6.660、8.312、26.651、14.804、10.873,P<0.05).治疗 8 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03、7.801、2.073、7.382、5.662,P<0.05).治疗 8 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68、3.130、5.502、5.232,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5).结论 在基础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益气通脉汤辨证加味对经PCI治疗的AMI患者术后的疗效较好,能明显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患者血脂,减轻心肌损伤,安全性良好.

    益气通脉汤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脂代谢心肌酶谱

    普拉克索药物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老年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自我负担的影响

    蒋娟陈萍孙振杰
    57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普拉克索药物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老年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自我负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8 月~2023 年8 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8 例老年帕金森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药物组(n=65)和联合组(n=73).药物组采用普拉克索和常规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帕金森相关症状评分情况、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生活质量、自我负担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一部分(UPDRSⅠ)、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冻结步态问卷(FOGQ)评分、前后平衡指数、左右平衡指数、总体平衡指数均低于药物组患者(t=5.675、17.927、6.076、3.314、4.861、5.594、8.158,P<0.05);生活质量(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药物组患者(t=3.937、8.192、7.073、12.800,P<0.05);自我负担情况(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评分及总分均低于药物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3、3.830、4.129、5.640,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P=0.037).结论 采取普拉克索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帕金森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增强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自我负担,减少不良反应.

    动静态平衡训练普拉克索老年帕金森病

    多学科合作干预对帕金森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罗媛榕胡方婷史秀秀章文斌...
    581-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多学科合作干预对帕金森吞咽障碍(PD-D)患者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治疗的PD-D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多学科合作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及血清白蛋白(ALB)等营养状况指标;舌骨、甲状软骨移动幅度等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噎食、误吸、吸入性肺炎等PD-D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45%)大于对照组(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1,P<0.05).干预后,观察组Hb、TP及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30.32±15.26)g∕L vs.(115.38±13.24)g∕L、(69.74±7.21)g∕L vs.(61.34±6.33)g∕L、(37.58±3.92)g∕L vs.(34.70±3.5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4、7.133、5.321,P<0.05).干预后,观察组甲状软骨上移幅度、甲状软骨前移幅度、舌骨前移幅度、舌骨上移幅度均大于对照组[(23.86±2.57)mm vs.(15.55±1.82)mm、(9.67±0.98)mm vs.(4.82±0.53)mm、(8.92±0.91)mm vs.(4.72±0.52)mm、(19.02±2.11)mm vs.(12.67±1.4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11、31.69、29.173、17.977,P<0.05).观察组PD-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7%vs.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5,P<0.05).结论 多学科合作干预可增强PD-D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营养水平,改善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减少PD-D并发症.

    多学科合作干预帕金森吞咽障碍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miRNA-134与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MP9的交互作用及对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估

    陈秀晓贾倩董中君
    585-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134 与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的交互作用及对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估.方法 前瞻性选取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于邢台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 90 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45 例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45 例患者脑侧支循环良好;另选取同时期的 90 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量患者的血清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134 和MMP9 水平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中miRNA-134 与MMP9 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三酰甘油水平、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3、21.940,P<0.05);观察组血清中的miRNA-134、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MP9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62、23.229、21.649、20.86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NA-134 和MMP9 均对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分别为 0.875 和 0.812,而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更高,AUC为 0.94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miRNA-134 的表达水平与MMP9 呈正相关(r=0.78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三酰甘油、MMP9 和miRNA-134 均是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侧支循环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的miRNA-134、MMP9 水平会出现明显的升高,而且两者存在相关性,能够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侧支循环不良的诊断提供参考.

    缺血性脑卒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侧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