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对象性"思想的概念史探源——从康德的"对象"到黑格尔的"对象性"

马克思"对象性"思想的概念史探源——从康德的"对象"到黑格尔的"对象性"

扫码查看
马克思的"对象性"概念集中体现了他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联系.康德的"对象"概念不同于"客体",他强调主体在认知领域的建构性,并基于主体性视域破解了主客二分的难题,但却遭遇了认知与实践二元论问题.为了克服康德的二元论,费希特确立起第一性的"自我",将"对象"背后的主体绝对化;谢林区分了"绝对自我"与"经验自我",强调"自我意识"对主客体同一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黑格尔提出"对象性"概念,将其作为精神自我演进的基本形式,通过"对象意识"到"自我意识"的转变打通理论与实践的疆界.在此影响下,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对象性"思想,包括从主体方面出发的认识论、以对象性活动为基础的生产实践论、关系主义的社会存在论和生存论,实现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张义修

展开 >

浙大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马克思 对象性 康德 黑格尔 概念史

2024

江汉论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江汉论坛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28
ISSN:1003-854X
年,卷(期):2024.(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