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符号学视域下的"还原鲁迅"

符号学视域下的"还原鲁迅"

扫码查看
"还原鲁迅"一直是1980年代以来重要的现代文学研究话题,但经过40余年的"还原",反而出现了更繁杂的鲁迅面相.透过符号学视角,可以恰切地描述这种困境:"还原"之"原"的鲁迅,实乃公共话语空间中携带繁复意义、能被感知的一个特殊符号,而非曾经的绝对实体.这个常识极易因鲁迅形象的生动而遭忽视.经过历史衍义和符号传播两个层面的符号化过程之后,"鲁迅"符号混杂着多重(甚至极端对立的)解释项,隐含着不同的历史语境与解释意图.悬设的"鲁迅本体"恰恰因为缺乏确定内容,最终又为不同解释之间的对话和面向未来的意义提供了可能.

张龙云

展开 >

深圳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深圳,518118

还原鲁迅 符号学 解释项 历史语境 意义

深圳市出站留(来)深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文艺创作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

2022106301000723DDWY27

2024

江汉论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江汉论坛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28
ISSN:1003-854X
年,卷(期):2024.(3)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