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工智能劳动工具属性的生成逻辑与社会适应

人工智能劳动工具属性的生成逻辑与社会适应

扫码查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类一切关系归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切活动归源于劳动创造.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具体化为人通过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对立统一、迭代演化,演绎出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形态,劳动工具于其中凝练为"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和"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生产工具本质上是人的外化功能体,是吸收人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人的"生产器官".这一"生产器官"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其基本功能形态由"使能技术"转变为"替人技术",并演化为"类人技术".人工智能是当今时代的新型劳动工具.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使能技术"的农业社会、"替人技术"的工业社会和正在出现"类人技术"的智能社会.

杨述明

展开 >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77

人工智能 劳动工具 工业革命 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适应

国家治理湖北协同创新中心重点课题

GJZL23D04

2024

江汉论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江汉论坛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28
ISSN:1003-854X
年,卷(期):2024.(4)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