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诗内外的声音意味——以延安时期的"朗诵诗人"何其芳为中心

新诗内外的声音意味——以延安时期的"朗诵诗人"何其芳为中心

扫码查看
在1940年前后的延安朗诵诗运动中,何其芳及其新诗的多重声音意味有助于打破曾有的"何其芳现象"从文学到政治的二元对立观点,因此值得探寻:首先,其以《叫喊》为代表的诸多延安诗作充满声音意象,夹杂了何其芳在"明朗"政治色调之下的痛苦与困惑;其次,诗人在鲁艺晚会上以川话进行诗朗诵的方言策略,也因其曾有的"京派"体验彰显了其思想的多重内涵和复杂震荡;最后,在何其芳抵延前后,其朗诵诗理论构想的悖反,以及《夜歌》初版最终呈现的内部语言结构,都诠释了诗人关于文学理想的隐在姿态.

谢君兰

展开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625200

声音 延安时期 朗诵诗人 何其芳

中华诗歌研究院年度一般项目

2023ZHSGYJY-YB05

2024

江汉论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江汉论坛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28
ISSN:1003-854X
年,卷(期):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