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冯至历史小说《伍子胥》的空间诗性

冯至历史小说《伍子胥》的空间诗性

扫码查看
冯至的历史小说《伍子胥》的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诗化叙事、哲理小说和"复仇"或"抉择"主题等三个方面展开,但其空间诗性亦即以空间进行艺术架构的特征及其功能却很少被研究者们关注.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对《伍子胥》的空间诗性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小说在叙事动力、空间赋义与主题表达等方面的艺术机制.空间在叙事结构上推动了叙事前进,成为《伍子胥》故事情节的发生器;溧水、江上、坟墓、集市等空间意象,使小说具有乌托邦、反乌托邦、异托邦等多重空间意蕴;相比于研究者们通常所认为的"复仇"或"抉择"主题,《伍子胥》的空间叙事中显现的主题则是生命漂泊中的孤独,而这也与冯至在抗战中颠沛流离的个人生命体验形成镜像关系.空间诗性,是《伍子胥》区别于中国文学史上其他历史小说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之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的重要因素.

颜慧贤、刘川鄂

展开 >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冯至 《伍子胥》 空间诗性 文学地理学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文艺创作研究中心2023年度

2024

江汉论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江汉论坛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28
ISSN:1003-854X
年,卷(期):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