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战时期的书信体诗歌探索

抗战时期的书信体诗歌探索

扫码查看
抗战爆发带来的社会变化突破诗歌文体的惯性,新诗书写抗战面临文体层面的困境.时代变幻呼唤着诗体开拓,卞之琳、蒲风等诗人开展书信体诗歌创作实践,产生《慰劳信集》《真理的光泽》等作品.书信体诗歌摆脱诗人独语,对受信人发出单向对话,又面向大众读者呈现戏剧性对话场景,形成单向倾诉与戏剧对话的复调;书信体诗歌以微观叙事介入宏大题材,推动诗歌书写从小我向大我的过渡与融合.书信体诗歌借助战士诗人、文艺宣传者等隐含作者的身份修辞加强诗歌说服能力;通过标题、注释、落款等副文本的外指性修辞增强了文本真实感;对话语境、倾诉性姿态与受信人角色代入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情感距离,提升了诗歌的宣传动员能力.

王泽龙、张皓

展开 >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抗战诗歌 书信体 话语形态 公共传播

2024

江汉论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江汉论坛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28
ISSN:1003-854X
年,卷(期):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