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形成主权国家观以来,特别是英法启蒙运动以来,欧洲近代哲学即确证国家民族以及实体性的政治民族概念;黑格尔则超越了浪漫主义及其狭隘民族主义,通过客观精神概念,建构了德意志国家民族.这些努力都是在西式民族国家框架内展开的,有其固有的西方中心主义缺陷.马克思展开了黑格尔国家哲学、浪漫主义、古典自由主义及其单一民族国家观、种族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等多重批判性论域,并在一种批判和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并自觉通向东方民族独立解放的视野中,开放了一种本质上不属于西式民族国家逻辑的东方社会多民族国家观.与西方民族的实体性特征有别,中华民族诸民族的特征恰恰在于非实体性,从而成就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多民族国家思想,契合于中国多民族国家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的现代转化.马克思赋予民族以社会实在及其社会关系意涵,避开了西式民族国家概念框架中实体性的政治民族观,同时又赋予了中国多民族共同体以政治意涵,不仅成为中国多民族国家传统及其现代转化的直接理论资源,且实际引导了中国多民族国家及其国家民族的现代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