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翻译变异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翻译变异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不仅需要"走出去"传播得广,更需要"走进去"传播得深.然而学术界尚未重视"翻译变异"在"走出去"传播得广、"走进去"传播得深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变异学理论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和文明互鉴的交流.文化的固有差异与文明的异质性决定了翻译过程中的变异是不可避免的,没有翻译变异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学经典的形成.通过对"龙"这一中国符号的英译变异现象、《赵氏孤儿》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变异过程、《红楼梦》与《西游记》在异域语境中的多元变异,以及中国古典诗歌如何在英美意象派诗歌中变异,实现"文学他国化"等实例的考察,可以证实民族文学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翻译的忠实度并非衡量其成效的唯一标尺,尊重文明异质性产生的变异反而能有效地拓展其国际传播的覆盖范围与影响力和传播深度.中华文化基因中的变异智慧,恰恰可以在翻译变异中得以释放,助力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的丰富与创新.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曹顺庆、刘诗诗
展开 >
作者单位:
欧洲科学与艺术院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翻译变异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变异学理论
世界文学
文学他国化
出版年:
2024
江海学刊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江海学刊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873
ISSN:
1000-856X
年,卷(期):
2024.
(4)
参考文献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