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公共性到人民性:中国特色城市深度现代性的批判建构

从公共性到人民性:中国特色城市深度现代性的批判建构

扫码查看
长期以来,公共性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属性和价值导向被广泛认可,但其自身的逻辑矛盾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显现,仅仅依托公共性难以切实推进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城市现代化的本质指城市空间不断适配人的需求,并最终推进人自身的现代化,唯有以"人民性"作为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内在特性,才能彰显和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反思中国特色城市深度现代性的建构逻辑,剖析公共性的内在矛盾与公私困境,梳理以人民性为导向的中国经验和实践路径,进而建构"人民城市",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核心命题,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上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郭强、李林森

展开 >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民性 公共性 中国式城市现代化 人民城市

2024

江海学刊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江海学刊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73
ISSN:1000-856X
年,卷(期):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