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锥编》和《谈艺录》等著述中,钱锺书对语言哲学问题作了创造性的探讨,贡献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第一,通过对汉语中"一字多意且同时合用"现象的举证和分析,充分掘发汉语思辨特质,认为汉语足以表达思辨的哲理,驳斥了黑格尔"汉语不宜于思辨"的谬说;第二,在辨析"名""字"异同的基础上,重思传统哲学中的"名实之辩"与"言意之辩"问题,批判神秘宗在处理言意张力问题时以"圣默然"为归趣,将其言说方式概括为权实双行、以言破言、正言若反、言默相即;第三,在经典诠释的视域中,环绕"诠释学循环""诠释的多元性"等主题,讨论名言在理解与诠释中的定位问题.钱锺书的语言哲学研究展开于中西哲学互镜、会通的背景之下,其相关思想有助于印证人类"心同理同"原则的普遍性;但在如何界分中西哲学之深层差异、彰显中国哲学之特质等方面,似稍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