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语》"小德出入可也"历代判读及适用——以朱熹的判读为中心

《论语》"小德出入可也"历代判读及适用——以朱熹的判读为中心

扫码查看
对于《论语》"大德不逾闲,小德出人可也",历代判读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西汉《韩诗外传》及刘向说该句为孔子所言,含有不拘小节之意;其二,魏以后儒者认同该句为子夏所言,较多的是指对他人不求全责备;其三,南宋朱熹认为子夏所言轻视小节,因而有弊病.朱熹的解读为其后学所发挥,尤为强调不可轻视小节,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末清初有儒者为子夏所言辩护,至清中期又有儒者认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为孔子所言.王家嘴楚简《孔子曰》载孔子曰"大德毋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证明该句为孔子所言,含有不拘小节之意.孔子所言,无论对重视私德的传统社会,还是重视公德的现代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

乐爱国

展开 >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福建武夷山 354300

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厦门 361005

《论语》 大德 小德 出入 朱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1&ZD051

2024

江淮论坛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淮论坛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8
ISSN:1001-862X
年,卷(期):2024.(4)
  • 1